人才培养

本科生

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4-10-23 浏览次数: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劳动与社会保障 专业代码:120403

二、专业简介

2003年,经贵州省教育厅批准,我校设置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医疗保险方向)。2015年,按照国家对所有专业取消方向的要求,本专业取消医疗保险方向,但仍保留了医疗保险的相关特色。2021年,获批贵州省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本专业毕业生可继续攻读公管管理类专业的硕士学位,可在政府部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各级工会、医疗卫生机构等企事业单位及相关社会团体、机构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的相关工作。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劳动和社会保障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劳动和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具备分析和解决劳动与社会保障领域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具备公共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机构从事劳动就业服务与管理、社会保险与商业性保险运营管理,以及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等方面专业工作的应用性人才。

四、毕业要求

1.基本素质要求

1.1.热爱祖国,热爱集体,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忠于党和人民。

1.2.具有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和劳动态度,掌握基本劳动知识,具备与专业相关的劳动知识与技能;掌握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基本知识,具有审美观念和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能够适应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心态积极,具有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较强的抗压能力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1.3.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批判精神和反思意识,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1.4.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素质,掌握本人文社会科学方法,具有正确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具有信息化技术能力以及数字素养。

2.专业知识要求

2.1.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公共管理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

2.2.掌握劳动与社会保障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了解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

2.3.熟悉劳动与社会保障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方针与政策。

3.专业能力要求

3.1.能够开展社会调查,具有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备专业思维能力、政策理解和分析能力。

3.2.具备计划、组织、协调、沟通与合作能力,能够针对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提出应对策略和方案,并能组织、策划和实施。

3.3.具有自我规划、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通过终身学习,适应专业领域的变革,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五、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矩阵

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矩阵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基本素质要求

专业知识要求

专业能力要求

1.1

1.2

1.3

1.4

2.1

2.2

2.3

3.1

3.2

3.3

培养目标1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培养目标2:掌握劳动和社会保障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中外劳动和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





培养目标3:具备公共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培养目标4:具备分析和解决劳动与社会保障领域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胜任相关岗位工作

培养目标5:应用性人才

六、主干学科及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管理学、经济学

核心课程: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基础、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社会保障概论、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七、学制、学习年限

四年。

八、授予学位

管理学学士学位。

九、课程体系设置

1.课程属性:设置必修课、选修课两大类。

2.课程类别:必修课分为通识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三类;选修课分为专业选修课、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第二课堂三大类。专业选修课含限选课和任选课,其中限选课是学生必选课程,任选课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在一定范围内选课修读。

3.课程思政:在课程建设和教学过程中,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实现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养。

十、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本专业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有:军事训练,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大学生心理健康实践假期生源地见习,集中见习,毕业实习等。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

按照中宣部、教育部和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工委要求执行,原则上安排在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共22学分

(二)军事训练

按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印发〈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的通知(教体艺[2007]7号)》规定要求执行。原则上安排在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共22学分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实践

按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党(2018)41号文)、《省教育厅办公室转发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黔教办社[2011]346号文)、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关于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教体艺[2023]1号)文件要求执行,原则上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共1周,1学分。

(四)劳动教育实践

劳动教育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教材[2020]4号)等文件要求执行, 共36学时

(五)假期生源地专业见习

本专业学生需进行假期生源地见习,时间 4 周,见习期间开展专业社会实践及创新创业训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研究能力,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专业社会研究报告,2学分,其中劳动教育实践1学分。

(六)毕业论文和实习

本专业毕业实习及论文安排在第四学年的 7 学期中后期到第 8 学期前期进行,共 28 周,其中,完成毕业论文 2 周。通过实习,让学生了解劳动与社会保障相关工作流程,培养学生在本专业领域内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训练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政策理解和分析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七)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序号

实践教学

环节名称

主要内容

周数或

学时数

安排

学期

场所

备注

1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

2

4

校内或校外


2

军事训练

军事训练

2

1

校内

含入学教育

3

大学生心理健康实践

大学生心理健康实践

18学时

2

校内


4

劳动教育实践

劳动教育实践

36学时

1

校内或校外


5

假期生源地专业见习

假期生源地专业见习

4

1-6

校外

假期进行

6

毕业论文和实习

毕业论文和实习

28

7-8

实习基地

含寒假,共2814学分,其中毕业论文占1学分

十一、主要专业实训

主要有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社会保险理论与实务、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风险管理、劳动经济学等课程的课内实训。

十二、课程考核与毕业综合考核

(一)课程考核

本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分为 “考试”、“考查”两种,其中考试课程由教务处统一安排集中考核,考查课程由各二级学院自行安排进行分散考核原则上核心主干课程考核方式为考试,其余课程考核方式可安排考查。要注重在课程考核方式基础上,强化过程性评价,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形成客观全面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考核体系。

(二)毕业综合考核

本专业毕业综合考核分为毕业实习考核和毕业论文考核两部分。毕业实习考核在学校本科毕业生实习文件的指导下,具体由专业实习大纲明确规定考核方式及标准。毕业论文考核按照《贵州中医药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规定(试行)》的相关要求执行。

十三、毕业学分要求与学位授予

1.修完专业所有教学环节并获得相应学分、体质测试合格,达到毕业学分要求准予毕业(具体按照本校本科生学籍管理相关规定执行)。

2.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管理办法》和《贵州中医药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规定,符合条件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十四、课程体系各类课时比例及教学进程表

1.课程体系各类课程比例表。

课程属性

课程类别

门数/

总学时

实践(实验、实训)学时

学分

学分分配比例

必修课

通识必修课

25

890

224

50

74.44%

50.51%

专业基础课

10

468

48

26

26.26%

专业核心课

10

414

48

23

23.23%

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限选

9

288

28

16

25.56%

47.06%

任选


180

10

10

29.41%

全校性选修课


144


8

23.53%


第二课堂

4



独立实践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

2



2



军事训练

2

2

大学生心理健康实践

1

1

劳动教育实践

1

1

假期生源地专业见习

4

2

毕业实习

28

10

毕业论文

4

总计



2384

358

159



备注:1.毕业总学分159学分,课内学时总计2384,课内学分133 ,实践教学学分比例28.96%

2.毕业前必须修满创新创业类学分2学分,文化美育类2学分。


2.专业课程进程表(见附件)

十五、课程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

课程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

课程名称/支持度

毕业要求

基本素质要求

专业知识要求

专业能力要求

1.1

1.2

1.3

1.4

2.1

2.2

2.3

3.1

3.2

3.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H

H








M

劳动教育

H

H






M


M

数字素养通识课

H


M

H


M


M

M

M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1

H


H


M

M

M

M

M

H

大学体育1

H

H








M

大学英语()

H

M


H


M




M

思想道德与法治

H

M



M

M

H

M


M

国家安全教育

H

M



M

M

M

M

M

M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H

M

M

M

M

M

H

M

M

M

贵州省情教育教程

H






H

M


M

生态文明教育

H







M


M

大学体育2

H

H








M

计算机文化基础

H


M

H




M

M

M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H



M



H

M


M

大学英语()

H

M


H


M




M

大学体育3

H

H








M

大学英语()

H

M


H


M




M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H

M



M

M

H

M

M

M

大学体育4

H

H








M

大学英语()

H

M


H


M




M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H

M

M

M

M

M

H

M

M

M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H

M

M

M

M

M

H

M

M

M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2

H


H


M

M

M

M

M

H

军事理论

H

H





M



M

形势与政策

H

M

M

M

M

M

H

M

M

M

管理学原理

H


M

M

H



M

M

H

社会学概论

H


M

M

H



M

M

H

政治学原理

H

M


H

H


H

H

M

H

公共管理学

H



H

H


M

H

H

H

管理统计学

H



H

H


M

H

H

H

经济学基础

H



H

H


M

H

H

H

法学概论

H



H

H


H

H

M

H

公共政策学

H



H

H


H

H

H

H

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

H



H

H


M

H

H

H

公共伦理学

H



H

H


M

H

M

H

社会保障概论

H


M

H


H

M

H

H

H

人口学概论

H


M

H


H

M

H

H

H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

H


M

H


H

M

H

H

H

社会保险理论与实务

H


M

H


H

M

H

H

H

风险管理

H


M

H


H

M

H

H

H

公共经济学

H


M

H


H

M

H

H

H

劳动经济学

H


M

H


H

M

H

H

H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H


M

H


H

H

H

H

H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H


M

H


H

M

H

H

H

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

H


M

H


H

M

H

H

H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指导1

H

M

M

H


H

M

H

H

H

保险学原理

H


M

H


H

M

H

H

H

福利思想史

H


M

H


H

M

H

H

H

健康保险学

H

M

M

H


H

M

H

H

H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指导2

H

M

M

H


H

M

H

H

H

公文写作与处理

H


M

H


H

M

H

H

H

人际沟通与交流

H


M

H


H

M

H

H

H

卫生事业管理学

H


M

H


H

M

H

H

H

专业文献检索与毕业论文写作

H


M

H


H

M

H

H

H

基础会计学

H


M

H


H

M

H

H

H

老年公共服务概论

H


M

H


H

M

H

H

H

健康大数据

H

M

M

H


H

M

H

H

H

社会保障发展前沿

H


M

H


H

M

H

H

H

申论考试技巧解析

H


M

H


H

H

H

H

H

市场营销学

H


M

H


H

M

H

H

H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

H

M

M

H


H

H

H

H

H


版权所有©贵州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

电话:0851-88308037

通讯地址:贵州省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栋青路贵州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